我的东京导游
有你中意的内容请点上爱心,收入你的【我的收藏夹】中
从这里开始为正文。
Updated: February 28, 2022
东京都中央区日本桥的地名由来是伫立于此的日本桥。这座大桥从东京还是江户的江户时代(1603年~1867年)开始,便是地区生活核心。这幅19世纪初期描绘的壮观画卷,记录着日本桥朝气蓬勃的水岸风光,以及批发商等众多店家交织而成的热闹景象。
《熙代胜览》(意为盛世美景)全长约12米,描绘了江户最繁荣热闹的大街——今川桥至日本桥的商店街,以及当时的生活文化。这幅画卷作者不详,但一般认为出自知名绘师之手。
整幅画卷中有武士、商人、前往寺子屋(私塾)求学的儿童、表演者、艺妓等各种身分人物共1,671人。此外,还有20只狗、13匹马、2只老鹰、4头牛及1只猴子。商家则包括和服店、打铁铺、书店、荞麦面店、小卖店、茶屋、寿司摊贩,以及现代高级百货商场前身的商店等。
但很遗憾,该地区在1806年发生的文化大火中几乎付之一炬。当时江户火灾频发,更因此衍生出火灾是“江户之华”的说法,火灾重建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所幸这幅画卷作为当时的重要纪录得以留存。
2009年,全长17米的画卷复制品制作完成,放置在了东京Metro地铁三越前站地下通道的墙面上,旁边的解说牌(日文)介绍了画卷中所描绘的人物、建筑、职业及江户时代的文化。您可到官网“熙代胜览 日本桥指南”查看英文版解说。
“熙代胜览”画卷的原画收藏于柏林国立亚洲美术馆
日本桥下方的日本桥川将与神田川汇合后流往大海。这一带曾是日本陆路和海路的转运中心,从江户前往京都等主要城市及偏远地区的距离,都是以这座桥作为测量起点。当时的码头因为交通方便而吸引了众多渔民和货运商在此卸货,为100万江户居民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货品。
《熙代胜览》(左下)中,描绘了轻便小船将近海捕捞的海鲜卸到岸上的情景。 虽然如今的日本桥已经成为知名商业街与百货区,但您仍可从日本桥码头搭乘游船,沿着隅田川与神田川饱览城市水岸风光(右下)。
直到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前,日本桥一直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海鲜市场作为江户饮食生活的中心地。该市场灾后重建于筑地,然后又迁至丰洲。在《熙代胜览》的海鲜市场风景(左下)中,我们能够看到背着鱼篓搬运新鲜海产的男子们,以及摆摊兜售鲜鱼的鱼贩们。
日本桥一带仍有许多老字号商家存续至今,例如右下图中的柴鱼片和高汤专卖店“NINBEN”便创业于1699年。
画卷内栉比鳞次的餐饮店中,也不乏提供“快餐”的热门摊贩。左下图的摊贩顶棚是蓝白相间市松格纹,因此可判断它是水茶屋(类似于现在的露天咖啡馆)。
如今的日本桥仍有许多餐厅提供荞麦面、鳗鱼、天妇罗等自创业以来传承至今的经典美食。右下图的天妇罗餐厅“天茂”(创业于明治时期)便是其中一家。
日本桥对江户及日本全国的人们而言,是各种消息聚集的地方,大街上不仅有书店、出版社、揭示官府公告的高札场(布告栏),而且还有喊着最新消息叫卖瓦版(新闻速报)的商人。《熙代胜览》中还描绘了飞脚(信差)的身影(左下图),他们负责配送信件和包裹等物品,相当于现代的邮政人员。
或许是因为如此,1871年成立的第一代日本邮政省和日本国内第一座邮局(右下)也都设置于日本桥,让日本桥成了著名的邮政系统发源地。
以现代标准来看,江户时代的日本可谓是可持续社会,从衣物、道具到居民排泄物,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被回收再利用,很少产生垃圾。《熙代胜览》中也描绘了一名男子秤重收购废纸的场景(左下)。这些废纸经过回收再生后,将用于卫生纸等其他用途。
可持续生活的精神,如今依然保留在日本桥。刀具店“木屋”(右下)的菜刀只要磨一磨就能一直使用;“Kanako Designs”延续了江户时代的习惯,将和服拆解后,利用其布料制作各种服饰。
《熙代胜览》中描绘的商店街,现已成为贯穿日本桥中心地带的大马路(上图)。若想了解相关观光信息,您可前往日本桥旅游服务中心(提供多国语言服务和免费Wi-Fi,除了观光手册,还可获取游船和购物等相关信息)或参阅以下网站。